新公司入职转眼快三个月了,即将面临转正,在这个节点记录一下这三个月体会到的一些新的事情
新的工作流程
记得在新公司第一次开发的时候,我还保留着之前的习惯——先写了一份文档,等待评审,然后再开始开发。然而完全没有。这份文档几乎没什么人看,因为它的使用者(我)不需要这份文档,而领导更多的是关系它的成果,至于实现什么的不是特别关心,即便关心也不会要求我修改文档,只是口头进行一番指(指)点(点)。 关于这一点,入职后和朋友交流,达成的共识是:相对于手机公司来说,这里大多数人“脑子都是清楚的”。大家对于一个东西该做成什么样,心里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,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文档,依旧能够保证这个东西的交付结果。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手机公司那种一个自有+一群外包的工作模式。由于大部分外包“脑子不太清楚”,所以不通过文档是无法让他们正常完成工作的。 好处就是作为开发本身工作可以变得非常纯粹了,再也不用整天开会写文档了;坏处可能就是项目的交接只能通过口口相传,变得异常困难。
新的身份
严格来说,我现在属于测开了,已经不是业务开发了。不过这不重要,因为我也没有正儿八经做过什么业务= =。从解决开发提出来的问题单到给开发提单,我感觉我还没有适应这个转变。表现就在于看到问题以后总是想找到解决方案,然后再提单给开发。开发能遇到我这样的测试简直是享大福了。 测开的landing还是有一些难度的,要从一个安卓开发像全栈转变。Vue、Django这些框架要从零开始直接做业务。实在是多亏了GPT老师,不然我根本想象不到我要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那么多东西。 另外,我发现像Q音这种第一梯队的开发,水平也并没有很高。一些工程方面的知识甚至十分欠缺。不过可以理解,一个十多年的项目,开发能把细分模块的业务搞懂就已经很不错了 ,工程方面这些一年到头碰不到一次的知识,遇到问题再学也来得及。
新的公司氛围
互联网的公司氛围确实要比制造业轻松很多。上周我在一个有+1和+2的群里称呼他们为老板们,结果+2看了以后专门强调以后不要这么称呼,不要这么“社会化“。相处下来领导们也确实没什么架子,都在专心做事。这一点真的很棒。